的检测方法
釉质脱矿是固定正畸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许多正畸患者在托槽周围的牙齿表面有明显的白垩斑,这是早期龋齿的临床表现。尽管正畸治疗后牙齿排列有序,但大面积釉质脱矿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正畸治疗的美学原则。正畸釉质脱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多样性也为正畸釉质脱矿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综述了各种早期釉质检测方法的特点、优缺点。
1.固定正畸釉质脱矿的特点及原因
固定正畸治疗后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很高,青少年患者容易发生釉质脱矿。一些研究表明,牙釉质白斑可能发生在正畸治疗后一个月。大约1/4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患有白斑脱矿症。同一患者的牙釉质白斑发生率甚至可达73% ~ 95%,对牙釉质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推荐阅读:隐形牙齿矫正效果好吗,隐形牙齿矫正的方法釉质脱矿的发生率随着正畸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临床上发现白斑病变时,正畸治疗通常不能终止,这加速了许多早期白垩斑的发展,增加了脱矿面积,并最终形成不可逆病变。由于唾液分泌不足,上颌前牙区比其他牙位更容易出现,托槽的牙龈侧不容易清洁,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累。
釉质脱矿和再矿化是在口腔特定物理和化学条件下,釉质晶体和周围唾液环境中矿物元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在固定正畸治疗中,唾液蛋白的附着容易在器械周围和残留的粘合剂上增加,然后菌斑生物膜大量积累。主要属于链球菌和乳杆菌的菌群数量增加,代谢产酸降低了周围的酸碱度。酸度导致钙和磷离子在釉质表面沉淀,并破坏釉质柱。此外,在正牙治疗期间,食物容易粘附在器具周围,并且器具的复杂结构阻碍了颊和舌肌肉和唾液的擦洗和自清洁。同时,青少年患者不良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使得唾液中过饱和的钙和磷离子难以进入牙菌斑,这是由于牙菌斑的长期滞留,这影响了唾液的再矿化并加剧了脱矿。
2.正畸釉质脱矿的实验室测试方法
基于釉质脱矿的发生特点和原因,学者们采用多种体外和体内检测方法对正畸釉质脱矿进行早期评估。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离体检测离体离体牙齿,或用人工脱矿溶液或模拟口腔环境对离体牙齿进行脱矿,以及用灵敏、准确的方法检测早期釉质脱矿病变。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大多是破坏性检测方法,即需要制备瓷釉切片,检测精度相对较高(如横向显微自显影、偏光显微镜、显微硬度法等)。)。近年来,无损数字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也开始用于体外研究,但目前,传统检测方法仍被广泛使用。
2.1横向微型自显影术
自上世纪末以来,TMR是应用最广泛的显微照相技术,也是评价釉质脱矿最常用的方法。TMR的检测原理是将牙釉质断面切割研磨成厚度为110 m的平板,用软X射线测量牙齿切片吸收单色X射线后获得的铝灰度光密度值。显微照片经光电倍增管数字化后,由专用分析软件根据切片灰度和梯形阶梯图像自动计算矿物含量,得到脱矿深度和矿物损失量。一些研究已经应用TMR来评价无定形磷酸钙聚合物对脱矿釉质的再矿化作用。人们发现
偏光显微镜法是研究早期龋齿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在光学显微镜中插入一个偏振器和一个偏振器,以检查样品的各向异性和双折射。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并且晶体在脱矿后溶解。双折射与正常釉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脱矿诊断和研究。将脱钙釉质牙片包埋、切割、研磨成80 ~ 100个微米研磨片,置于载玻片上,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其光学折射特性。与透射电镜相比,偏光显微镜直接观察牙釉质切片,避免了软x光拍摄过程和观察图像灰度带来的误差。与共焦光学扫描显微镜(CLSM)相比,罗丹明B不用于浸渍样品,简化了实验过程。然而,PLM也有一些缺点。它不能获得矿物质的损失,并且需要制备更薄的搪瓷切片。切片时,样品容易破裂。Rajan等人建立脱矿离体前磨牙模型,用四种含不同成分的再矿化溶液处理脱矿牙表面。偏光显微镜检测脱矿深度,发现含生物玻璃的SHY-NM溶液的再矿化效果最好,其次是含CPP-ACP的气相色谱牙本质。Mehta等人对38名计划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正畸患者使用了自我控制方法。他们比较了粘合后支架周围是否使用光固化氟化物清漆。 第一个前磨牙在不同时间后被拔出。用偏光显微镜测量离体牙托槽周围的脱矿深度。结果表明,含氟清漆能在4个月内显著降低釉质的发生率和脱矿深度。不同的切片检测方法能更好地反映脱矿深度,且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9-12-08
2019-04-12
2020-05-28
2020-05-29
2020-05-31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