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彤 摄这个上午,唐大夫一共给6名患者进行了治疗。他们中有复杂的牙周病患者,有智齿久拖不治引起困扰的患者,还有前来种植牙的患者……一个人的口腔容积比自己拳头大不了多少,牙科医生要手持高速涡轮手机,在方寸之间小心翼翼地腾挪,在毫厘之间为患者的口腔健康筑起防线。一上午的门诊在“呲呲”的涡轮手机的转动声中开始,又在“呲呲”的转动声中结束。对于很少来看病的患者来说,高速转动的涡轮手机声音难免会引起紧张,但对于医生来说,涡轮手机就是他们手中的“利器”,“呲呲”的转动声是健康的声音。
不到18岁就得了重度牙周病
早上不到8点,唐大夫就到达诊室。今天走进诊室的第一位患者是一名重度牙周炎患者,不到18岁的琳琳。别看琳琳年纪不大,但一口牙齿已经开始松动,“牙齿摇摇晃晃的,堪比老年人。”琳琳牙齿松动是重度牙周炎引起的,因为牙周炎导致牙槽骨萎缩,本来应该扎根到牙槽骨内10毫米深的牙根,只剩下5毫米的牙根还在骨头中。“牙齿就像一根根木桩扎在土壤中,但是现在的土壤层变薄了,牙齿就会摇摇晃晃。”
其实,牙周炎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像琳琳这个年纪就有如此重度牙周炎的还是比较少见。在这次复诊前,琳琳已经来找唐大夫看过三次了。
“我第一次来看牙的时候,特别害怕。”琳琳躺在牙椅上告诉记者,就是因为怕疼,所以她一直拖着没去医院。“我心想,没准过段时间,这些小毛病就能自愈了。”但让琳琳没想到的是,牙周炎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
前三次治疗中,唐大夫为琳琳的牙周做了龈下刮治治疗。“这种治疗听起来很吓人,其实还真不太疼。”琳琳说,她没想到疼痛程度远远低于她的想象,“早知道这样,我就不会拖这么久了。”经过前三次的治疗,琳琳的牙齿已经明显比以前稳固,这次的治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很多人以为治疗牙周会非常痛,其实多数人治疗时痛感并不明显,少数人需要打一点麻药。”唐志辉说。琳琳的牙周炎与刷牙不彻底有很大的关系,但与她的体质也有关系,此外还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牙周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比较轻的牙周炎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就是刷牙会出血,许多人也不觉得这是病。”唐大夫告诉琳琳,以后要每半年到医院洗一次牙,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牙周及牙齿的问题,早期发现,治疗起来周期短、痛苦小、效果好。如果拖到重度牙周炎,就会出现牙齿脱落的情况,到时候,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力回天。
使用牙线是一种比较好的口腔保健习惯,但遗憾的是在我国牙线使用率并不高,有人甚至认为使用牙线之后,会导致牙齿变稀。“牙缝变宽多是牙周疾病导致的,与使用牙线没有关系。”
要勇敢地和智齿“说再见”
这个上午,有两位患者来拔智齿。一位是72岁的李阿姨,一位是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们的共同症状是牙疼。影像检查结果提示,两个人都分别有一颗智齿“闹得欢”。
智齿一般在十七八岁的时候长出来,此时,人的心智已经成熟,所以被称为“智齿”。“80%的人都需要拔掉智齿。”唐大夫介绍,智齿是人进化中的产物。远古时期,人类食用的食物质地较硬,需要大力咬合碾磨食物,所以颌骨较大,可以容纳智齿。但现代人的食物更为精细,咀嚼食物咬合力减少,颌骨发育越来越小,智齿作为最后发育的牙齿,正在逐渐消失。但有些人的智齿还没有消失,还是要长出来,可颌骨已经没有容纳智齿正常长出的位置,因此,这些智齿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冒出来。“从以往的临床经验来看,八成的智齿是需要拔掉的,有些人的智齿横着长,有些人的智齿附近有神经管,这些都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唐大夫介绍。
72岁的李阿姨这颗智齿实际上已经困扰她很多年。发炎了消炎,过段时间再发炎、再消炎。老人常年吃各种止痛药,但效果不好。唐志辉说,这颗智齿只有拔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问同一个问题——“疼不疼”。最后,她和女儿商量还是决定先不拔牙,再等等看。而另外一个小伙子就比较勇敢,他决定把这颗智齿带来的困扰彻底解决掉。
2019-12-08
2019-04-12
2020-05-28
2020-05-29
2020-05-29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