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由于强大的内固定技术,患者可以在手术后2-6周根据情况接受正畸治疗。由于手术不能完全准确,仍存在齿间间隙、个别牙齿错位、咬颌关系不准确等问题。而术后正畸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术后矫正
3.1正颌外科的生物学基础在正颌外科中,经常需要用牙齿切割和移动骨段。因此,骨段的存活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颌骨的血流量与长骨的血流量相同。血流不仅是偏心的,而且是向心的。颌骨的供血不足来自于骨中众所周知的营养动脉,也来自于颌骨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中相互吻合的丰富的血管丛。因此,只要粘骨膜的一侧(唇颊侧或舌腭侧)与上下颌骨和牙槽骨段相连,骨就能正常存活和愈合,相连的粘骨膜是骨的血供蒂。手术中血液供应检查的方法是用吸引器从骨折的骨表面吸取血液。可以看出,血液从整个骨表面渗出,并且重复几次,这是相同的。证明只要骨膜瓣的一侧被保留,断骨的血供就能维持。
3.2手术时机关于手术时机,一般认为手术应在早期进行以纠正发育不良,手术应在发育不良停止后进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某些人来说,早期手术有助于病人的心理健康,避免自卑对生活的影响。虽然早期手术有易复发畸形和需要再次治疗的缺点,但医生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主观要求和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做出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选择。
3.3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3.3.1牙根损伤对于某些病例,上颌尖牙的牙根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主要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水平截骨线穿过牙根的位置。对于非拔牙病例,在进行垂直齿间截骨术时,由于器械使用不当,犬齿根和第一双尖牙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在上颌骨的全景x光片和牙科x光片应该在手术前拍摄,以了解牙根长度、牙根方向以及犬齿和双尖牙牙根之间的空间大小。水平截骨线的设计应高于尖状根尖5毫米以上,垂直截骨线应平行于牙根方向。手术过程中如有牙根损伤,不急先拔牙。有些牙齿可以在凿子手术后自行修复。对于坏死和松动的牙齿,可以采用牙髓治疗和松动的牙齿固定。
3.3.2骨坏死软组织蒂损伤和伤口感染是前颌骨坏死的主要原因。由于腭黏骨膜的脆性结构及其与腭骨的紧密连接,在前颌骨断裂时,容易撕裂腭黏骨膜,造成血管蒂损伤。术中应注意保护腭黏骨膜蒂免受损伤。此外,当上颌骨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应注意防止腭粘骨膜瓣在骨段之间折叠或嵌入,导致上颌骨供血障碍和缺血性坏死。术后护理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控制伤口感染,以免引起上颌骨坏死。
3.3.3术后上唇齿关系异常主要表现为上唇缩短,上切牙未外露或外露过多。主要原因是上颌骨垂直移动距离过大或不足,上唇变短。Bell(1980)报道,le fort1截骨术后上唇的缩短长度是骨段向上位移的20%。因此,在术前设计中应充分估计上唇后发生的变化。此外,“V-Y”成形术可用于在封闭上唇中部的粘膜伤口时延长上唇,以防止红唇过多暴露于前牙。
2019-12-08
2019-04-12
2020-05-28
2020-05-29
2020-05-31
2020-06-02